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当代视角下鲁迅硬译的意义

来源:当代旅游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提出“硬译”的背景 鲁迅一生翻译的作品多达200 多种,涉及十几个国家,共计300 多万字,而鲁迅的翻译思想随着翻译实践的推进,也发生变化和进展。1903-1919年,这个阶段鲁迅正

一、提出“硬译”的背景

鲁迅一生翻译的作品多达200 多种,涉及十几个国家,共计300 多万字,而鲁迅的翻译思想随着翻译实践的推进,也发生变化和进展。1903-1919年,这个阶段鲁迅正在日本留学,当时鲁迅的翻译思想更多受严复影响,倾向于“意译”,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的科技和文学,来引导国人进步,充满了浓厚的传统家国观念。1909年,鲁迅完成并出版《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域外小说集》是第一部外国短篇小说集,而鲁迅的翻译思想也是在发行这部小说时发生改变,自此,鲁迅的翻译思想趋向于成熟和稳定,即“硬译”。同时这本小说集也是一种新文体常识,开拓了中国短篇小说的新时代[1]。

而鲁迅提出并采用“硬译”也是有其背景原因的,首先是因为当时情况下,能够选择的原文本确实有限,欧洲和俄国等一些国家的文学、社会学书籍都没有汉译本,同时很多优秀的作品也没有引进国内,国内大众甚至都没有机会了解这些文化,鲁迅很想填补空缺,但是又不懂俄语或其他语言,只能由日语来转译,从而填补空缺。“所以暂时之间,恐怕还只好任人笑骂,仍从日文来重译,或者取一本原文,比照日译本来直译罢。我还想这样做,并且希望更多有这样做的人,来填一填彻底的高谈中的空虚[2]”。鲁迅内心是不提倡转译的,还是认为翻译时最好选择源语文本直接译成汉语,而他这样做是为了更多地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让国人有机会接触到新文化新文学,从日文翻译也是补救手段,为了打破闭塞状态,这是鲁迅提出“硬译”的首要原因。

其次,当时社会环境下,所有事情都处于焕然一新的状态,新文化运动后,鲁迅希望从西方语言文化中吸取新的养分,推动白话文运动。而当时汉语的白话书面语并不成熟,翻译过来也找不到合适的通顺的对应语言,所有事情都处于摸索中,鲁迅反对“歪译”,权衡之下,就选择“语句不顺”作为补偿手段。

二、“硬译”的实质

鲁迅主要的翻译策略是“硬译”和“宁信而不顺”等。为此,梁实秋曾多次批评鲁迅的“硬译”,同时其他人也反对鲁迅的“硬译”思想。其实鲁迅提倡的“硬译”,其本质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般:

(1)若要了解“硬译”,首先要了解鲁迅的“直译”。《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中,陈福康明确指出,鲁迅的“直译”是针对“歪译”而言的,“直译”就是“正译”。而“直译” 是包括正确的“意译”在内的“正译”,因此,鲁迅对“直译”和“意译”是持有非常辩证的态度的。他一直认为“直译”容易产生偏差,以及自己的译文的不足之处是有清醒的认识的。其实,鲁迅的意思非常明白,他是主张“直译”的,但是并不赞成拘泥的形式;对于经过潜心研究的“意译”,他是求之不得的[3]。

(2)1929年,梁实秋发表《论鲁迅先生的“硬译”》,认为“硬译”就是死译,批评鲁迅的翻译思想。而后,1930年鲁迅发表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反驳梁所说的“宁顺而不信”,并正式提出“硬译”论—尽可能接近原文,尽可能等值于原文的翻译。鲁迅把自己的翻译称为“硬译”,本质上就是“直译”,而称为“硬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给读者展示出文化差异,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句法,又可以引进新句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吸收转化为自己所用。

(3)从鲁迅的文章中,“自然,世间总会有较好的翻译者,能够译成既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的,那时我的译本当然就被淘汰,我就只要来填这从‘无有’到‘较好’的空间罢了[4]”,从这里也能看出鲁迅并不是毫无根据地提出“硬译”的,而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为了填补“无”的空白,所以先采取“硬译”。他认为自己的“硬译”只是一个过渡,足以看出鲁迅的伟大。

三、鲁迅采用“硬译”的目的

上文提到,鲁迅刚开始的翻译策略并不是“硬译”,之前也是延承了传统的翻译方法,这样做包含了他的良苦用心,接下来通过几个鲜明的小例子来感受一下鲁迅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

例1 她白的像石灰一样,简直像石灰。

例2 一位闺秀看作雪白,别一位闺秀却看作通红,红到像越橘一样。

例3 生 了 普 式 庚( Pushkin) 的俄国,生了托尔斯泰( Lev Tolstoi) 的俄国。

例1 和例2 都是出于鲁迅所做的《死魂灵》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内容都是和我们日常所用比喻不太形同,这样的比喻让人眼前一亮,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洋味”。例3 出于鲁迅所译凯拉绥克那卡斯基的《文艺与批评》,这个例子不仅对外国人名进行音译,而且保留名字的西方写法,读者阅读后明显知道这是异国语言,更加能感受到其中的差异。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qikandaodu/2021/0305/891.html



上一篇:艺术教育的媒介交互维度
下一篇:陕西当代文学创作透析

当代旅游投稿 | 当代旅游编辑部| 当代旅游版面费 |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旅游》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