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当代朗诵艺术的特点与创新

来源:当代旅游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辞典》对“朗诵”的解释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变文字为声音,变

《辞典》对“朗诵”的解释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变文字为声音,变静止为动态,以有声语言赋予文字所应该承载的信息和情感,给文学作品增添活力。朗诵与诗歌同族同宗,可以说诗歌自诞生之日就伴随着朗诵这一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诗歌朗诵的仪式感使之越来越小众化。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慢生活的向往,慢文化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诗歌朗诵由一种艺术形式变成了文化消费。随之而来的全国各地诗歌朗诵会、大型诗歌节、小团体朗诵沙龙、跨界诗歌公益活动,以及微信公众平台“读首诗再睡觉”“为你读诗”“为你诵读”等一批诗歌朗诵公众号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央视《朗读者》节目引发的广泛关注,更是将朗诵艺术推到了大众的文化视野中。

朗诵艺术的发展现状

1.微信公众平台的读诗热。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一方面解构了朗诵艺术的神圣性,另一方面也成为其大众化的有力推手。以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为例,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已拥有近300万固定听众,覆盖了海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李彦宏朗读的《当你老了》,在第581期“为你读诗”的点击量就高达300多万次。一首诗歌的朗诵借助现代化传播手段可以传播给数百万人听,这种传播效果是任何一本诗集都很难做到的。在新媒体的助力下,朗诵挣脱了各类条条框框的束缚,以碎片化、伴听性的传播优势从“小众”回归到“大众”生活,也满足了普通人从聆听、观摩朗诵到转发、表达朗诵的心愿。

2.朗诵与生活之融合。诗歌始终是人类追寻的可以自由安放灵魂的栖息地,向大众传达美好与力量,诗歌朗诵正在从圈子创作和阅读走入寻常人的生活。

3.朗诵与美之追求。美与朗诵貌似风马牛不相及,但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而引发的焦虑与抑郁人群的不断增多,生活节奏慢下来越发被广泛认同。而诗歌朗诵所伴随的美好声音、优美意境和享受则恰恰满足了治愈人们现代病的需要。追溯诗歌本源我们也不难发现,古代人的劳动歌谣和民歌的总称原本是诗和歌曲。现实生活中不分年龄与职业高低贵贱,人们通过吟唱或者吟诵诗歌所获得的心灵愉悦和内心安宁是一样的,生活有诗,更是处处蕴含着诗意之美。

当代朗诵艺术的新功能

1.一种社交手段。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通过文字和朗诵的交流可以增进友情,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共同进步,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如果说在过去朗诵是高雅的、供人欣赏的艺术,那么在今天朗诵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多种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引用各类古诗词,外塑国家形象、内树文化自信。街边随处可见的朗读亭已成为普通民众情感沟通、情感宣泄的新型社交工具。即使是在西方,诗社和朗诵社也是遍布中学、大学的,诗歌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人的心灵进行陶冶,使心灵得以净化,得以丰润和提升。在文字和有声语言的世界里,诗歌好似“文化共同体”联结起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在诗歌的世界里,只有“人诗意地栖居”的理念。

2.一种情感释放。被誉为“中国演诵创始人”的胡乐民,因在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演诵《将进酒》获金奖而一举闻名。他将表演与朗诵有机融合,为年轻人也能实现艺术跨越提供了示范蓝本。演诵一词尽管带着争议,却透着跨界与创新应运而生,为朗诵界吹来一股清风。

3.一种精神力量。朗诵作品的上乘之作一定是常读常新、常听常新,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的作品。例如,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做客《鲁豫有约》时,曾接受主持人的邀请,现场即兴朗诵艾青的作品《我爱这土地》,平实的眼神中饱含深深的家国情怀,每一句诗词的内涵都从他胸中迸发出来,语气与停顿的处理极致完美,诗歌作者用文字表达的爱国之情被朗诵者饱含深情的朗诵诠释得淋漓极致,朗诵现场传来热烈的掌声,让聆听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这样的朗诵,观众收获的不仅是艺术的震撼,更是精神的洗礼。

当代朗诵艺术回归大众的策略

1.精选合适的作品。在整个朗诵的过程中,作品内容处于核心地位,朗诵作品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朗诵的成败。有的诗歌适合静静阅读,而有的诗歌适合朗诵,不同的诗歌朗诵还需要选择不同的场景,如爱情诗是诗歌的重要部分,但在中小学组织的朗诵会上就不宜选择。同时,选择诗歌一定要契合活动主题与时代背景,还要考虑朗诵者的声音特点,在挑选朗诵篇目的时候需要考虑朗诵者的条件和特质,如果条件不适合,那么诗歌再好也不能入选。朗诵作品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朗诵者对于诗歌内容、诗人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和创作目的的清晰把握与了解,并能激发起朗诵者的表达欲望,这样的作品才是最适合的。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qikandaodu/2021/0408/1103.html



上一篇:商务英语语言分析与翻译策略评当代商务英语语
下一篇: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与汉语国际传播

当代旅游投稿 | 当代旅游编辑部| 当代旅游版面费 |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旅游》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