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梁启超趣味主义思想及其对当代旅游的启示

来源:当代旅游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梁启超“趣味主义”思想及其对当代旅游的启示李林蔓(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重庆)摘要:梁启超的趣昧主义人生观提m趣味(即审美)塑造生活康健的人,这与以审美为本质的当代旅游塑造
梁启超“趣味主义”思想及其对当代旅游的启示李林蔓(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重庆)摘要:梁启超的趣昧主义人生观提m趣味(即审美)塑造生活康健的人,这与以审美为本质的当代旅游塑造和谐的人有着一致性。他提出的“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趣味有高等和下等之分等论点对当代旅游中忽视旅游文化性和审美性、不能有效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和求趣需求、对一线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的教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关键词:趣味主义;当代旅游;审美性;旅游教育中图分类号:B8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79(2009)06—0126一03LiangQichao’SDoctrine ofTaste andItsSignificance forModernTourismLILin man(Department ofTourism,ChongqingCollege ofEducation,Chongqing,China)Abstract:“Doctrine of taste’’isI。tangQichao’s outlook on life.Its advocacy of cultivating healthy people with taste,or aesthetics。is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point modern tourism that takes aesthetics as its essence and aims at creating harmony.His arguments such as“the most sacred thing in the world is feeling”,“one must always live with taste if his life is of any val’Reyl,and“taste mav be sLJperior or inferior”offer much tO ponder over for modern tourism,which neglects the aesthetics in tOurism cuhure and fails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tourists for affection and interest.Key words:doctrine of taste:modern tourism;aesthetics;tourism education博学多才的梁启超是现代美学的首位阐发者,他第一个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视角讲审美和情感,是中国提出“趣味主义”的第一人。他的所谓“趣味”,实质上就是指美或情感。本文试就“趣味主义”及其与当代旅游的启示进行探讨,以揭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意义。一、“趣味丰义”思想的幕本内容(一)趣味塑造生活康健的人梁启超的趣味、情感和美指的是同一个东两,即审美。将这“趣味”尽量发挥,可以使人生活康健,达到培养和塑造人的目的。梁启超宣称他信仰的人生观乃是趣味主义的人生观。他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这些表明了梁启超的人生信仰和人生观,那就是“趣味”。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把握,趣味是关键。“趣味”是什么?梁启超没有下直接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他文章的具体描述中去寻找“趣味”的丰富内涵。“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u。““我认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引“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uJ“一个人对于自己劳作的环境,能够‘好之乐之’,自然会把厌倦根子永断了。从劳作中得着快乐,这种快乐,别人要帮也帮不来,要抢也抢不去,我起他一个名叫做‘自家田地’。”“我们真相信‘行乐主义’的人,就要求精神快活。”【3。“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1小‘精神上快乐,补得过物质上的消耗而有余。”。趣味又有高等和下等之分,“趣味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凡一种趣味事项,倘或是要瞒人的,或是拿别人的苦痛换自己的快乐,或是快乐和烦恼收稿日期:—15作者简介:李林蔓(1980).女,蘑庆璧山人,重庆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第7卷第6期李林蔓:梁启超“趣味主义”思想及其对当代旅游的启示127相见相续的,这等统名为下等趣味。”川由这些描述可以得知,趣味是快乐、开心、愉快、有兴趣做不违反道德、法律的事,而且这种快乐、愉快和兴趣不仅是一种欲望、一种情绪,更是精神性的,是一种精神的放松与快乐。梁启超认为趣味的本质就是“无所为IIf为”与“为而不有”的统一所达成的有“责任”的兴味“。即个人生命情感与客观环境自由契合,成就美的、趣味的生命境界,成就富有情致的具体生命状态。在趣味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谐自由,主体“无入而不自得”,真切地体味到“春意”。可见,这“趣味”既不是中国传统文论中单纯的艺术情趣,也不是西方近现代美学中纯粹的审美趣味,不妨将它理解为一种蕴含审美精神的生命意趣,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一种审美的人生观。在梁启超的论述中,通过艺术等手段复原人的审美本能,使人以趣味(情感、美)为人生之根本,就可以塑造出“生活康健”的人,实现培养人、塑造人的同的。“生活康健”的人具有什么特征呢?就是要智慧、情感、意志都圆满发展。“人类心理,有知、情、意_==部分。这三部分网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i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i个具备,才能成一个人。”【5。‘‘人类生活,同然离不了理智,但不能说理智包括尽人类生活的全内容。此外还有极重要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生活的原动力,就是-隋感’。”I_“。“梁启超所言的“知、情、意”与现行教育提倡的“德、智、体、美、劳”比较而言,“知”与“智”可以直接对应,“情”是“德”和“美”的培养目标,“意”则是“体”和“劳”的培养目标。“趣味”说与现行“五育”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并且更重视人的情感培养,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迫在眉睫的时代背景F,“趣味”说更重视人的情感培养的思想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暗合。“知、情、意”理论指导下培养出的不仅是身体、心理都健康的人,即“生活康健的人”,培养if{的更是情商高、与客观环境自由契合的和谐的人。(二)当代旅游塑造和谐的人在肯定旅游的经济价值的前提下,我们从文化角度来认识旅游。“于光远先生认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一王朝闻先生认为旅游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19G6年,法国学者t卜·梅特森说:‘旅游是一种消遣活动……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养。”’。L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卜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8J旅游使人们摆脱日常生活的呆板、羁绊和束缚,投入到陌生而新鲜的环境和角色中,获得身体的和谐和精神的自由。当代著名阐释学家伽答默尔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节日”对丁^人的重要,正在于人为自身的自在而为生活创造了合理的借口。相对其他时间里人为生存而工作,在“节日”里,人真正、纯粹为自身而生活。这样说来,旅游需求和旅游活动正是人的精神和文化的高层次需求及满足,也正是人之自在为人的重要标志。旅游是个人生命情感与客观环境的自由契合,成就了美的、趣味的生命境界,成就了富有情致的具体生命状态。在当代背景下,旅游更是成为缓和我国文化与经济发展强烈不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开始,人们就在理性与感性、灵魂与肉体二重对立的裂变与斗争中饱受煎熬。随着现代、后现代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技术理性和价值存在的极端发展,导致了当代社会的致命对立:即南技术无敌虚构出来的理性主体膨胀无度和人文精神丧失导致的感性主体沦落(或膨胀)的对立。灵魂与肉体分裂,感性和理性失衡,人裂变为“单而人”、“碎片人”,异化为“甲虫”、“非人”。特别在我国经济处在快速上升这一时期,人的裂变和异化现象是普遍的,培养和谐的人成为时代发展的首要任务。劳动、学习、游戏和艺术等实践活动都可以达成审美的境界r实现主客对立的消解。当劳动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依靠劳动实现主体精神境界升华的情况为数较少;依靠艺术来拯救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JL{/I”效果虽好,但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艺术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地融化、消解这迫在眉睫的对立;旅游这一活动很好地融合了多种功能:增长知识、丰富见闻、满足刺激、猎奇、放松精神……它集合了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的优势,即时缓解了感性与理性、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紧张。在茫茫人生不停追逐的人们通过参加旅游活动,既给身体解了乏,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放松,心灵有了空间,获得一种畅快的、愉悦的心理体验,产生自由感和美好感,进而人格得以和谐。通过旅游获得的和谐首先是个体自身的一种和谐,是“知、情、意”在人身上的一种协调发展。任何一项旅游活动都必然包含着知识的获得,旅游活动中,人们来到异地,进行文化、自然的感受、观赏与品评;旅游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实现了主体实践与客观环境的契合,是人的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是情感的放松与升华;通过与自然、环境乃至宇宙苍穹的对话,人得以肯定自己的个体价值进而投身于广大的社会实践之中,是对人的意志的引领和锤炼。通过旅游获得的和谐更是个体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旅游活动中,人们跳离出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广泛接触周围的人、事、物、境,以科学的、认识的、人文的、审美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社会。认识关系中融合有情感关系,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qikandaodu/2021/0707/1614.html



上一篇:高端旅游的圈子文化思维与中国特色旅游商业思
下一篇:当代旅游民俗心理论析

当代旅游投稿 | 当代旅游编辑部| 当代旅游版面费 |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旅游》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