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旅游对民族地区饮食文化变迁的影响及路径选择(2)

来源:当代旅游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藏民族饮食种类逐渐多元化 随着内地和西藏交流逐渐加深,内地的各类瓜果蔬菜、调味品等极大地丰富了藏民族的餐桌。藏族较为单一的食材逐渐

(一)藏民族饮食种类逐渐多元化

随着内地和西藏交流逐渐加深,内地的各类瓜果蔬菜、调味品等极大地丰富了藏民族的餐桌。藏族较为单一的食材逐渐发生了变化,饮食种类也随之增多。但在笔者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地区过于注重“味”,导致调味品的添加过量,忽略了食物其最本质的“健康特征”。

(二)藏民族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多样化

西藏因其大部分民众信仰佛教,且极为虔诚,宗教信仰影响着藏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藏族传统饮食中的禁忌还依然存在,如在食肉方面,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狗、蛇以及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食用。近年来,随着旅游人数的逐年递增,为迎合游客的口味,藏民餐饮业也在积极开发饮食文化资源,如将冬虫夏草、酥油、鲜鱼等结合起来的拉萨美食“虫草鱼肉丸”。2019 年,西藏地区的城镇人口110.57 万人,占总人口的31.5%;乡村人口239.99万人,占总人口的68.5%。而鲜鱼搬上餐桌,似乎违背藏民的饮食禁忌,实际上这是饮食资源开发和传统饮食文化边界的矛盾。这种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促进了藏民族饮食文化的变迁,使其更加多样化。

(三)饮食器具呈现出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不锈钢、合金器取代了陶瓷和木质饮食器具,一方面提高了效率,更加现代化,另一方面,降低了损耗的成本。除了极个别餐馆依然采用传统的饮食器具外,大多数都已使用现代饮食器具。

(四)缺乏传统饮食礼仪

传统饮食礼仪也是文化资源开发的一部分,但现代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中过分强调效率和效益。大部分餐馆忽视了这一资源的附加价值,将重心放在了规模经济上,服务更多强调“量”,而非“质”。随着大量旅游消费者的涌入,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人们逐渐淡化了饮食礼仪。普通藏餐馆顾客主要来源是当地普通民众,服务员服务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接待,大多对待客人较为淡漠;高档藏餐厅外来人口较多,其服务理念并非以文化输出为主,相反以优雅、干净的包间环境和热情的服务态度为主打特色。

(五)酒店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

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酒店入行门槛较低,其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在西藏自治区政策引导下更多人走向工作岗位,但笔者在拉萨走访交谈中发现大部分从业人员以前并非从事此行业,厨师以前有从事装修、打零工的,而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也不高。整体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培训。

(六)饮食环境卫生问题严峻

在拉萨,甜茶馆分布于大街小巷,有受众面广、消费群体大等特点。2020 年6 月5 日,拉萨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拉萨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前期对甜茶馆经营现状、数量规模、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全市各类规模甜茶馆达5 008 家,城关区的甜茶馆共计2 751 家,其中大型甜茶馆85 家(连锁甜茶馆75 家,其他10 家);其他县区2 257 家。城区内人流量较大的甜茶馆有405 家,主要分布在八廓、吉崩岗、吉日、嘎玛贡桑、纳金、功德林等12 个街道。拉萨市市场监管局下发了《关于继续加强甜茶馆规范经营的通知》,针对无照、无证经营、店堂卫生不达标、清洗消毒不规范、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食品原材料索证索票及进销货记录制度未落实等问题,共清理规范1 277 家,依法整改60 家。走访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卫生条件虽已得到改善,但由于食物原材料多为奶制品、肉制品,特有的奶腥味极易招苍蝇,整体来看卫生条件依然有待提升。

三、藏民族饮食文化变迁中的最佳路径选择

藏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既是根植于民族最本真的文化底蕴,又是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汲取精华。针对旅游对藏民族饮食文化变迁的影响,探究解决方法意义非凡。笔者主要从饮食文化资源开发、饮食文化参与主体、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饮食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打造“高原美食之都”品牌

在饮食文化开发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口感,而忽略其营养价值。要在健康饮食理念指引下,大力创新饮食品种。要积极营造西藏民族饮食文化氛围,地方政府应支持和鼓励藏餐企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藏餐品牌。也可以在重要县城、旅游热点地区开展各类饮食烹饪大赛,定期举办藏餐比赛、藏餐美食节等,在各地设立餐饮文化主题节日。通过网络、电视、期刊等各类手段向外界推送藏族餐饮活动概况[5]。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qikandaodu/2021/0730/1657.html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疆智慧旅游网站的设计与实
下一篇:短视频浪潮下重庆城市旅游发展的传播分析

当代旅游投稿 | 当代旅游编辑部| 当代旅游版面费 |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旅游》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