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琼海市旅游风情小镇景观特色塑造研究(5)

来源:当代旅游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 结语 随着博鳌天堂小镇、潭门风情小镇、中原南洋风情小镇的成功建设,琼海市的风情小镇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全域旅

4 结语

随着博鳌天堂小镇、潭门风情小镇、中原南洋风情小镇的成功建设,琼海市的风情小镇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全域旅游规划、自贸港建设的机遇,以旅游业为引擎,围绕“三不一就”理念的琼海市风情小镇建设,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根基,以地域文化为灵魂,以综合产业链的形成为目标有序展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琼海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传播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使得当地处处呈现出“城镇融于景园中,人流连于画卷中”的景象,更是为海南省城镇化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探索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俞晟. 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林强. 风情小镇的边界、要素与类型研究[J].现代城市,2015,10(1):12-13.

[3]郑菁华. “大区小镇”捆绑海南旅游开发新模式[J]. 今日海南,2009(12):10.

[4]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村)建设总体规划[Z]. 2015.

[5]古洁. 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探讨[J]. 当代农村财经,2018(1):10-14.

[6]中原南洋风情小镇,美丽绽放[N]. 海南日报,2013-10-22(A05).

[7]吴良镛. 广义建筑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千年渔港南海风情 探秘琼海潭门小镇的美景美食[EB/OL].(2016-03-22)[2020-09-01].

[9]琼海潭门渔港转型渔业风情小镇 游客日均几千人[EB/OL].(2016-07-08)[2020-09-01].

刘煜/1979 年生/男/甘肃白银人/硕士/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口)/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教学

19 世纪末欧洲兴起了风情小镇建设思潮,20 世纪30 年代欧洲进入小城镇大旅游时代,人们开始关注小城镇的休闲、娱乐和旅游元素[1]。20 世纪80 年代风情小镇旅游进入我国公众视野[2]。海南的风情小镇建设思想萌芽最早可追溯到2002 年,在一份关于建设椰树海岸报告中,旅游风情小镇被作为系列产品列入其中[3]。2010 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获国家批准并启动,风情小镇建设被提上日程,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全省将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至此,海南风情旅游小镇建设序幕拉开。2015 年1 月6 日海南省住房和建设厅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风情小镇(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30)》。在政府积极引导及相关政策支持下,海南各市县充分挖掘自身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独特资源,展开风情小镇的建设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效,这些特色风情小镇成为正在转型中的海南的旅游新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琼海市的风情小镇建设,结合其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空间布局中的定位,依托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渔村文化、南洋文化、田园文化等优势资源,在建设理念、建设模式、景观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以论坛会址带动的博鳌镇、以侨乡文化著称的中原镇以及千年渔村风情的潭门镇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得到广泛的关注。1 建设概况1.1 海南风情小镇建设概况2011 年5 月13 日,海南省住房和建设厅编撰《海南省特色旅游小镇(村)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2015 年10 月,海南省正式启动“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重点打造100 个特色产业小镇,并在几年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整体来看,海南特色风情小镇建设积极响应“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口号,以《海南省风情小镇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的“通过特色风情小镇带动,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海南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为思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以“配套设施完善、特色产业支撑、文化魅力独特、景观环境品质高、业态丰富多样”为目标展开建设[4] 琼海市风情小镇建设概况琼海市位于海南东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其经济、文化、城市建设水平一直以来都位居海南前列。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2012 年琼海市确定了“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2014 年琼海市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市,2015 年1 月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其博鳌特色小镇更是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第一批8 个美丽宜居示范小镇之一。借助城市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博鳌风情小镇成功的先锋作用,乘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东风,琼海市以旅游业为引擎开展了风情小镇建设,并确定其作为本市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镇化建设的三大抓手之一。在2015 年“海南十大最美小镇”评选中,琼海市的博鳌镇、谭门镇名列前茅,再次证明了琼海市风情小镇的建设得到大众广泛认可。2 琼海市风情小镇特色塑造手法特色小镇是聚合资源、提升特色产业的新载体,是打造品牌、展示产业形象的新途径,具有长远的影响和价值[5] 宏观层面:规划定位及建设理念当前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类型包括生态文化型、民族特色文化型、特色产业培育型、大区小镇型、主题开发型、保护提升型、复合发展型7 种。目前海南已经建成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海口云龙镇,以咖啡文化及休闲文化为特色的澄迈福山镇,以红树为主题打造的海口演丰镇,以雪茄异域文化为主题的儋州光村,以滨海休闲度假风格主题的三亚海棠湾镇,以民族特色文化打造的五指山水满乡,以航天文化主题的文昌龙楼镇,以热带植物、南药文化打造的万宁兴隆镇等遍布全省的三十余个宜居宜游宜业的风情小镇。琼海市风情小镇的建设在综合考量海南省各市县风情小镇特色定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城市发展及各镇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情况,以“科学规划先行、特色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保障、特色文化包装、绿色田园环抱、农民当地就业”为指导思想,结合“打造田园城市,建设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和“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建设”的城市建设思路,以“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为原则,提出“三不一就”—“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符合琼海实情的建设理念,以人为本,因地制宜[4]。以此理念为引导,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风情小镇的连接功能,将周边的乡村、鱼塘、河道、槟榔园、椰子林等乡村元素加以串联,同时将琼海地域文化贯穿其中,形成具有特色风情的旅游乡村。这一方式也使得风情小镇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在琼海实现了很好的衔接。与此同时,琼海风情小镇建设强调结合业态的调整,逐步实现小镇“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的形成,以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博鳌镇、中原镇、潭门镇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琼海市风情小镇建设的排头兵。博鳌镇依托亚洲论坛会址的独特资源优势,提出“大区小镇捆绑”的建设思路;潭门风情小镇建设定位为产业带动型,强调对千年渔乡文化的挖掘及相关海产品产业的开发;中原风情小镇建设依托“华侨之乡”的风情骑楼及南洋文化,确定为保护提升型开发模式,凸显南洋风情文化特?中观层面:空间布局与规划控制琼海市风情小镇的建设在准确把握特色建设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城镇分布及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在选址上考虑小镇在整个城市空间中的辐射范围和对城镇文化资源的挖掘,突出“一镇一特色”。在空间布局的联动方面,注重发挥已取得成功的博鳌镇、潭门镇和中原镇的带动作用,之后依次建设其他小镇。从2012 年11 月中旬起,博鳌镇启动风情小镇改造,到2013 年2 月初步完成。博鳌风情小镇的建设以生态文化、本土文化、侨乡文化等为基因,强调对精品景点的打造,重点打造玉带湾、博鳌镇及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游等精品旅游品牌,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串面的空间布局(图1),强调对博鳌自然海湾、城镇地域文化、论坛热点文化的特色资源规划把控。图1 博鳌旅游风情小镇空间布局及规划把控图潭门镇自2012 年底开始建设,于2013 年初完成。其建设强调带状的街道空间与点状的标志节点结合的空间布局,同时将小镇渔家生活习俗项目融入到空间规划中(即产业、项目设置与空间布局结合),以打造出极具渔家形象特色(静态)及以渔家文化为主题的鲜活经济活动和生活气息风貌(动态)。规划建设主要从中心渔港、渔港景区、临街建筑的物质空间环境、生活设施等方面着手,同时关注渔业相关产业的开发,如海产品及贝类加工品等,通过“海鲜一条街”“海洋工艺品一条街”“海洋风情游”等凸显渔业文化的项目,使得小镇物质空间布局与体验项目紧密结合,打造可游、可购、可娱、可品的旅游风情小镇环境(图2)。中原镇从2013 年7 月起实施街道建筑立面改造,到当年10 月基本完成。其规划建设强调带状空间的营造,抓住其地缘优势(海南东部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结合原居环境(侨乡)和历史文化遗存(南洋风情建筑),重点关注街道物质空间环境的改造,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南洋风情小镇[6]。2013 年潭门镇、博鳌镇、中原镇的初步建设工作完成,在继续对三者进行完善的同时,其他风情小镇建设也陆续开展,如水乡风情万全镇、大路镇“互联网+、农耕文化”风情小镇、塔洋镇“古邑”风情小镇、石壁镇石特色村石壁村、龙江风情小镇、会山苗族风情小镇、嘉积镇新民街等。目前已基本完成琼海13个风情小镇的建设,充分将“一镇一特色”的原则落到实处。图2 潭门风情小镇空间布局及规划把控图图3 中原镇骑楼建筑上的纹样装饰2.3 微观层面:物质环境景观风貌特色塑造吴良镛院士认为城乡聚落是“最巨大的艺术品”,是巨大的物质载体,也具有超越具象之外的意境之美[7]。在琼海市风情小镇建设中,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及规划设计者都十分注重挖掘城镇地域文化,并再现于物质空间环境中,营造出文化特色浓郁、具有意境美的空间环?建筑景观旅游小镇的环境形象是展示特色的物质媒介,人们可通过其获得对特色的最直观感受。建筑景观无疑是展示特色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各个小镇的建筑景观营造注重结合各自文化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对中原镇南洋风情街的原有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后,粉刷一新的彩色南洋风格民居散发出其独有的历史古韵;回纹、卷草纹、莲瓣纹、缠枝纹等装饰的建筑山花和女儿墙(图3),使小镇空间散发出浓浓的岁月韵味和历史风情。在潭门风情小镇的建设中,提炼潭门千年古渔镇的耕海文化和本土文化,恰当融入小镇建筑中,营造独具渔乡风情的整体建筑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当地风情。如在沿街建筑墙面上装饰船桨、铁锚、救生圈、渔网等极富渔家味道的物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筑采用海浪造型立面以体现海洋特色;港口的木牌坊设计将灯塔、飞檐等渔家建筑符号融糅再现;在街道局部节点处建筑的山墙上采用手绘海洋主题画,与旧船小品形成虚实结合的海滩图景,在体现渔耕文化的同时,给小镇空间增添艺术气息(图4)。博鳌风情小镇建筑景观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现代化的博鳌论坛会址建筑,造型与前广场形成“鳌”的身体形象。二是玉带湾一带的滨海酒店景观及重要景点“海的故事”建筑景观:酒店砖红色的坡屋顶与淡黄白色的墙面颇有热带气息;“海的故事”景点建筑采用海南火山石材,并将船、渔家灯塔元素融入建筑入口造型,饰以船桨、船舵等,别有一番“海”气息。三是博鳌镇街道建筑,采用当地传统民居风格,以青砖、屋顶飞檐、雕梁画柱、墙上的山水画等,打造出极富本土水乡特色的建筑景观 园林景观除了实体建筑,虚体的园林空间也是风情小镇环境形象展示的重要载体。琼海市风情小镇的园林空间设计内容包括主题雕塑、园林环境设施(指示牌、垃圾桶、花坛树池、坐凳等)、广场铺装、植物景观等,注重小镇特有文化风情的体现。1)硬质景观特色营造在博鳌风情小镇街道景观建设中,挖掘“鳌”文化,结合神话传说“龙生九子”,制作主题雕塑并装饰在小镇主街道上;同时挖掘博鳌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材料文化,并在花坛小品、道路指示牌造型上呈现。玉带湾“海的故事”景点或以不规则石块堆砌形成景观墙,或以木材搭建船造型主题平台空间(图5),或以船舵作为园林家具装饰,或以海螺、珊瑚石作为小品等,凸显“海”文化主题。在铺装设计上,有的将当地建筑材料板瓦竖砌,形成鱼鳞片状的独特纹理;有的通过卵石、花岗石与地灯组合,拼出海螺造型;或拼出鱼的造型,结合铺地材料质感,营造波光粼粼的效果;有的则通过铺装线条构成如波浪、海鸥等具有海洋气息的图案。这些精巧的设计使该景点散发出浓郁的古朴、野趣、闲散的海之乡土气息。在潭门风情小镇建设中,当地的渔家文化也通过符号的形式再现,如做旧船板搭建的坐凳、信息公告栏,桅杆形式的路灯,船桨或救生圈形式的标识牌等。铺装以米白色与灰色砖块交错来模拟海水波光效果。2)植物景观特色营造博鳌镇的植物景观设计重点关注“大区小镇”定位下的特色景点、重要景区、小镇街道等点、线、面空间的植物景观营造,强调绿化景观的特色。街道空间植物设计用乡土树种椰子Cocos nucifera、榕树Ficus microcarpa作为行道树,结合热带灌木、草本植物,以及陶缸花钵、花坛等造景方式,将植物与特色小品紧密结合,形成组景,营造出富含城镇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博鳌镇论坛会址景区以椰子、大王椰Roystonea regia和棕竹Rhapis excelsa为基调树,强调对论坛建筑的调和点缀,突出“热带+现代”的主题:入口广场两侧列植的大王椰具有热带的热烈氛围,孤植的海贝造型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感,休闲区植有椰子的草坡景观简约清爽(图6)等。图4 潭门镇建筑设计特色图5 “海的故事”度假区园林小品图6 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植物景观博鳌镇玉带湾景区以椰子为基调树种,其植物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海的故事”滨海度假休闲景点上。整个景点选用造型感、热带粗质感强的乡土植物,如椰子、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印度榕Ficus elastica、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Golden Leaves’、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紫背万年青(蚌花)Tradescantia spathacea、细叶萼距花Cuphea hyssopifolia等。椰子或群植或列植,或孤植于石块、木材搭建的建构筑物之间,展现热带海岛风情;草海桐丛植于块石矮墙一侧、建筑墙基,或椰子下的废石碓、旧船舶等小品一侧,营造出热带生机勃勃的野趣效果;紫背万年青、细叶萼炬花、叶子花的配置强调其造型感与点缀效果,植于墙基处,与珊瑚、陶缸、贝类小品组成了犹如海底世界般的奇特景观(图7)。整体而言,该景点的植物种类虽寥寥可数,却打造出了造型感强、与主题环境契合、与空间环境硬质景观相辅相成的别具韵味的植物景观,空间因植物景观加持更添“故事”气息,更富生机的灵气。中原南洋风情小镇的植物景观设计保留了街道原有两列雨树Samanea saman,枝叶交织、附生蕨类缠绕的雨树形成了天然绿色拱架,构成街道的绿色空间。两侧骑楼建筑饰以花卉小盆栽,给街道空间注入星星点点的亮丽色彩,又与骑楼建筑檐部及山花上的浮雕虚实相映,别有一番韵致。3 琼海市风情小镇特色塑造结果分析3.1 宏观层面:规划定位及理念的落实情况3 个风情小镇的建设充分贯穿“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原则,正确把握每个小镇发展定位,努力探索适合各自发展的模式。如博鳌镇在“大区小镇捆绑”开发模式引导下,结合独特资源优势,在各景点、景区、特色街道的建设上均取得一定成效。潭门镇以特色和产业兼顾为理念,围绕产业和千年渔乡地域文化展开建设,通过产业发展提升小镇活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就地城镇化,不仅让本地老百姓过上了新生活,吸引了7 000 多人返乡创业,还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近2 万名创业者[8],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2016 年日均游客量已达8 000 人[9]。保护提升型的中原镇以南洋风情为灵魂和文化寄托展开建设,通过南洋街骑楼立面改造及植物景观营造,凸显“华侨之乡”物质空间环境的热带、南洋历史风情。总体而言,3 个风情小镇的建设紧紧围绕其建设理念展开,取得良好的效果,在2016 年潭门镇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海南省有2 个镇上榜),2017 年博鳌镇、中原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海南省有5 个镇上榜)。3 个典型风情小镇建设的成功对后续其他小镇建设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琼海市其他风情小镇也严格秉持“一镇一特色”的理念,陆续展开相关建设工作。图7 建筑墙根处如海底世界般的奇特景观图8 琼海市风情小镇整体空间布局3.2 中观层面:空间布局与规划把控取得的成效博鳌镇在点、线、面结合的空间组织与把控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玉带湾“海的故事”景点、博鳌镇街道空间、亚洲论坛会址等几处空间的规划设计,结合了各自资源优势,各有侧重,形成博鳌旅游大景区中的重要节点。潭门镇在将产业发展、南海鱼乡文化与生活融合方面下功夫,通过“两街”“一港”(潭门码头)等重点空间的建设,使物质空间和业态建设很好融合,实现了集游、玩、吃、购于一体,使得这座千年渔港小镇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渔家文化氛围和热闹的现代都市生活气息。中原镇通过对街道建筑的立面改造、雨树景观的保留凸显侨乡南洋特色,效果良好。琼海其他风情建设以这3 个小镇为建设的空间支点和辐射平台,在“有重点、分批次、抓特色”的方针引导下有序展开。目前,以博鳌镇、潭门镇、中原镇为代表,琼海市已经建成13 个旅游风情小镇(图8),成为了本市旅游观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观层面:物质环境景观特色塑造成果以“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为抓手,琼海市风情小镇建设在物质环境景观特色塑造方面也取得良好成效。3个风情小镇的建设都从建筑景观、园林环境设施、园林植物景观等方面着手,挖掘城镇特色文化,并于建筑和园林要素上重现。总体而言,微观层面的特色塑造从建筑的用材、造型和装饰,以及当地生活、生产工具—石磨、石舀子、渔家油灯等符号景观的再现入手,使得小镇街道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博鳌镇“海的故事”因这些细节而散发出浓郁海洋气息,潭门镇则处处洋溢着千年渔家小镇的南国海港渔家文化氛围。中原镇沿街骑楼建筑和雨树交相辉映,在阳光下,浮动的女儿墙光影与斑驳的树影似乎在诉说着侨乡先人远渡南洋谋生的那段峥嵘历史,使小镇镀上别样的历史光辉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琼海市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从宏观、中观、微观3 个层面入手,从理念提出到空间布局及规划控制,再到物质要素的表达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1)对文化符号的挖掘不够深入,其体现方式稍显单一。潭门镇、博鳌镇的建筑大多通过救生圈、船舵、船桨等符号来体现海文化。可考虑以壁画或浮雕的方式,或者将符号以造型的方式与建筑结合,增加空间值得细品的无穷韵味。此外,对文化符号的挖掘多体现在物质要素上,如果能将一些故事(如鳌的神话传说,三江交汇、祭海赶海的故事等)通过空间语言呈现出来,将大大增添小镇的生动气韵。2)空间特色营造的主题序列不够明确,如潭门镇海鲜一条街和工艺品一条街的建筑和园林家具大都采用船相关的符号,对海洋生物符号应用较少。建议海鲜一条街以“海洋神明—南海108 兄弟公”故事符号、渔家捕鱼相关文化符号为主,而工艺品一条街以贝类、海铁树、玳瑁、珊瑚等工艺品加工技术及海洋生物符号为主,提高景观的秩序感和丰富度,给游客呈现风情更浓郁的空间环境形象。博鳌镇玉带湾“海的故事”景点规划中,废弃旧船作为串联整个滨海沙滩带状空间的符号重复出现,虽然带来了景观的完整感,但缺少变化。可结合船只在节点空间作适当主题挖掘,比如入口处以出海为主题,并结合各节点特色,进而以渔家人的海上捕捞生活、风俗、家庭生活等为主题,增加空间的可体验感和故事性,营造出集游、观、品于一体的空间环境。3)缺乏引导公众感知文化发展、体验习俗的空间场所及标志性节点空间,在激发公众停留、品味其特色景观及生活习俗等方面考虑不足。游人对环境的感知是建立在动态的观览和静态的停留细赏、参与的基础上,因此在风情小镇规划中应适当提供可体验小镇风情的场所,引导人们驻足品读、引起情感共鸣,才能更好呈现旅游小镇特色魅力,保证风情小镇持续的旅游吸引力。4 结语随着博鳌天堂小镇、潭门风情小镇、中原南洋风情小镇的成功建设,琼海市的风情小镇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全域旅游规划、自贸港建设的机遇,以旅游业为引擎,围绕“三不一就”理念的琼海市风情小镇建设,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根基,以地域文化为灵魂,以综合产业链的形成为目标有序展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琼海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传播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使得当地处处呈现出“城镇融于景园中,人流连于画卷中”的景象,更是为海南省城镇化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探索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参考文献:[1]俞晟. 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徐林强. 风情小镇的边界、要素与类型研究[J].现代城市,2015,10(1):12-13.[3]郑菁华. “大区小镇”捆绑海南旅游开发新模式[J]. 今日海南,2009(12):10.[4]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村)建设总体规划[Z]. 2015.[5]古洁. 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探讨[J]. 当代农村财经,2018(1):10-14.[6]中原南洋风情小镇,美丽绽放[N]. 海南日报,2013-10-22(A05).[7]吴良镛. 广义建筑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千年渔港南海风情 探秘琼海潭门小镇的美景美食[EB/OL].(2016-03-22)[2020-09-01]. [9]琼海潭门渔港转型渔业风情小镇 游客日均几千人[EB/OL].(2016-07-08)[2020-09-01].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qikandaodu/2021/0730/1662.html



上一篇:文化科技融合下旅游纺织类纪念品设计研究
下一篇: 地理论文_《当代旅游》

当代旅游投稿 | 当代旅游编辑部| 当代旅游版面费 |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旅游》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