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淄博“当代植绿愚公”:父女7年把荒山废坑变成

来源:当代旅游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3日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淄博淄川,有一位“当代植绿愚公”,七年来,他和女儿一起把一座废弃多年的矿山变成了山清水秀的“黛青山”。 “煤老板”扎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3日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淄博淄川,有一位“当代植绿愚公”,七年来,他和女儿一起把一座废弃多年的矿山变成了山清水秀的“黛青山”。

“煤老板”扎根荒山变身“庄稼汉”

张汉修是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煤炭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度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煤老板”,家境殷实,生活富足。

张汉修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心里老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到后来越干越觉得没啥意思,整天鼓捣些煤炭。”7年前的一天,张汉修突然向家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承包村旁的一座废弃矿山,打造成一座“花果山“。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张汉修的二女儿张锦超特别不理解:“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花半辈子积蓄做这样一件事。”

次年春天,张锦超第一次来到父亲承包的这座荒山,当时这座山还被人称为“黑山”。张锦超回忆起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漫山遍野都是黄色砂石,还有一个个黑漆漆的矿坑,没有一棵树木,没有一点生机。”直到这时,她才理解了父亲执意承包荒山的初衷。

当年,张锦超加入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由于是“半路出家”,她跟着父亲一起学习农业知识,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入门。“父亲的这种情怀、这种执着给我们树立了很大的信心。“张锦超说,”前期我们基本插不上手,现在他年龄也大了,也需要我们子女为他来开拓这个事业。”

七年苦心经营 他与石榴结下不解之缘

“一开始我想着,三年我就能干完,可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个事。”张汉修没有想到绿化荒山的道路会如此艰辛:“治理荒山一千万两千万地投入,根本看不到钱放在哪里。”他对闪电新闻记者说。

承包荒山以后,第一个摆在张汉修眼前的困难就是山上的废弃矿坑。作为一个废弃矿山,黑山上遍布矿坑,最大的一个矿坑面积达100亩、深20多米。而且山上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适合种植树木的土壤,全部都是裸露的岩石,复垦工程浩大。

修路、填土、打井、通电、引水,一项一项,一年一年。为了修山,张汉修挖运土石十余万方,他打了3眼机井,建成了覆盖整山的灌溉系统,还把电引上了山。

在修山的过程中,张汉修也在考察山上种植的树种。“打小我就愿意种石榴,小时候家家都有一颗石榴树。”张汉修选择了石榴作为黛青山的种植果树:“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红红火火。”

张汉修从煤炭转行农业,起初对果树种植也一窍不通。他四处取经、请教经验,也远赴以色列考察过,“几乎种石榴的地方我都去过了”。但很多时候他还是一头扎到山上,在实践中自己琢磨。植绿中,张汉修意外发现,黑山富含硒元素,于是,他引进了软籽石榴,利用当地富硒土地资源,发展富硒农业。

张汉修捧起石榴树上一个红彤彤的软籽石榴:“这个品种口感好,口味是甜的,吃的时候略微有点酸的感觉,这是最好吃的。”张汉修研发的富硒软籽石榴皮薄籽软个头大,还有四十多天才成熟的果子就能长到一斤左右。

然而,农业周期长、见效慢,最初的五年里,黛青山没有分文收益。一年一年过去,张汉修的钱越投越多,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赔本买卖”。

“我的家人和孩子们也跟着我受累了。” 谈到这里,张汉修哽咽了:“也有点愧疚感。愧疚的是没怎么陪家人,没陪他们出去好好玩玩。”这七年里,张汉修有时间就待在山上,几乎没回过家。“其实有时候自己也委屈,吃也吃不好,前几年山上也没地方住。”

张汉修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了这座山。他有一把随身携带的剪刀,每当走过石榴树看到杂枝就会上前剪掉。“咱果农就是剪不离手。”张汉修对闪电新闻记者笑道。

“他对待这座山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张锦超给记者讲了一件趣事:“有一次我招待朋友的时候从树上随手摘了一个石榴给大家吃,第二天我爸爸神神秘秘地跟我说:‘闺女,我石榴被偷了。’我很惊讶,问他在哪被偷的,他带我去看那棵石榴树,我才想起来这是我摘的。”

“当时那棵石榴树上满是果子,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少了哪一颗。” 张锦超说。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zonghexinwen/2020/0907/497.html



上一篇:「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杨志磊作品展
下一篇:西里诺处子球!重庆当代取首胜!黄海、泰达、

当代旅游投稿 | 当代旅游编辑部| 当代旅游版面费 |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旅游》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