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当代大学生应当以怎样的姿态来探索传统村落?

来源:当代旅游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7年11月11-12日,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碧桂园集团(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古村之友等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发现

2017年11月11-12日,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碧桂园集团(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古村之友等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举办了颁奖活动。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地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共有八十多所高校大学生的百余件参赛作品参赛,由7名国内知名学者、1名业界人士和2名NGO组织专家组成的评奖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匿名评审,最终评选出17份优秀作品,共有16支参赛队伍代表参加了本次颁奖活动。

参赛作品涉及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空心化、村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生计方式的变迁、乡贤·精英·创客、村落·记忆·口述史、利益相关者与村落治理、传统村落中的宗族与大家庭等传统村落相关的十多个主题。

在大学生们提交的作品成果中,不仅包含主题调研报告、古村落档案、系列照片等常规内容,参赛的大学生们还充分发挥创意,利用微信h5页面、微电影、3D模型或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现调研结果。

(古村之友研发主任邓惠玲代表主办方致辞)

此次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延续去年的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强调更为多元的认识视角、更为聚焦的主题内涵以及更加落地的发展方案,以此让更多的大学生能真正走入村落的核心,在调查中深刻体会到中国的传统村落和乡土文化之魂,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群体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社会认知。

同时,借助大学生群体的力量获取深入的传统村落调查资料,丰富传统村落分类数据库。在了解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反思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关系,发展与利用村落景观与文化习俗,探寻传统村落的多元保护和利用之道。

在本环节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六支参赛队伍分别进行成果展示,由嘉宾分别进行精彩点评。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林寨调研小分队”、中山大学“北墘老铁小组”、大连理工大学“云滇寻缘实践团队“分别分享了他们的三等奖参赛作品《路在何方?林寨古村落旅游开发困境调查》、《千里酒香 醉美北墘》、以及《悠悠者嘎,古村新生--云南省者嘎村村落调研纪实及可持续思考》关注了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特色产业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来自中山大学的“我思君子“与四川大学的曾琳莉分别分享了他们的二等奖参赛作品《参与培田村落治理的组织》《摩梭聚落与民居文化空间研究》,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与深入的理论运用,体现了参赛者对村落地方性文化的独特理解。

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大象古村调研队“分享了他们的一等奖参赛作品《重现“智”造生机--探讨徽州古村落原生智慧的永续法则》。该团队运用专业技术3D建模还原了安徽黄山黟县平山村古建筑风貌,对村落原生智慧进行了详细解读,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颇具视觉冲击的文化盛宴。

庄伟光研究员

庄伟光研究员

可以说,村庄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是由一条故事线衍伸出来,它们相互连接共同作用,形成了乡村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相处的空间环境。

刘俊教授

我们关注传统村落,应思考乡村的特殊地方性是什么?它独特的地方性因素导致乡村产业生长的基因在哪里?地方文化基因是如何传承,如何与外来文化融合在本土生长?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饶勇副教授

权力的演变,在中国村级规模的社会是有很丰富的故事性的。一个村庄的治理结构的权力,要有实质性的支配资源,实质性的控制事物。宗教或家族势力和基层自治机构的关系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解放之前、解放之后与旅游发展之前与旅游发展之后。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zonghexinwen/2020/1016/606.html



上一篇:全国高校旅游课程教材建设共享联盟在京成立
下一篇:当代第一碑林——黄河碑林

当代旅游投稿 | 当代旅游编辑部| 当代旅游版面费 |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旅游》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