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旅游》栏目设置[05/28]
- · 《当代旅游》刊物宗旨[05/28]
- · 《当代旅游》征稿要求[05/28]
- · 《当代旅游》投稿方式[05/28]
- · 《当代旅游》收稿方向[05/28]
5点起床、学习8小时、锻炼1小时,自律就是虐自(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豆瓣的“逆社会时钟”小组里,7万多人正在分享自己的“逆时钟”生活。 “王健林都这么自律,你怎么好意思不努力?” 网络将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
在豆瓣的“逆社会时钟”小组里,7万多人正在分享自己的“逆时钟”生活。
“王健林都这么自律,你怎么好意思不努力?”
网络将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条件的人都展示了出来,但又展示得很片面,所以看似大家好像都是同龄人,但实际上人和人的差别可能比人和猪的差别还大。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律”就已经成为一些人的财富密码。
但在整个社会都变得越发功利的情况下,人们对于“成功”的标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孩子们真的很难锻炼出一颗强大心脏。
自律:从OKR到PUA
有人30岁从大厂辞职,去农场做蓝莓采摘工;
不用嫉妒或羡慕,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所以,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俗话说差生文具多,在自律这件事上,不是自律了就成功了,而是你下单了,他们成功了。
编辑 | 崇衫
本文创作团队
豆瓣逆社会时钟小组
本质上还是我们太焦虑、太害怕失败了。
参考资料
但是为什么自律营销能够卖得出去,还挺受欢迎呢?
读书要打卡,学习要打卡,不网购要打卡,一个月控制消费在多少钱以内还要打卡。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所谓的“社会时钟”就是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但每个人的社会时钟都不会完全一样,每个人能获得的“成功”也不会完全一样。
图片截自B站@全嘻嘻
所以普通人追求被营销出来的“自律”,也只会内卷到同一水平的普通人,而很难真的追赶上那些优秀的同龄人。
策划 | 崇衫
时势造英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和“地利”往往因为无法被人为控制而被忽略,但它们正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up主@全嘻嘻跟一个猎头朋友一起出过一期对谈,其中提到一句:
在不能出门旅游的日子,生生把自己打成了旅游景点,并且称之为:自律。
还有卖书、卖课、卖社群的。
在自律这个赛道里,从来不缺成功学讲师。
然后ta会根据小红书、微博或B站的“自律攻略”,下载一些自律系APP,买点瑜伽垫、手账、笔和笔记本等等,给自己定好详细的计划,比如7点早起、运动半小时、学习打卡、看书30分钟、11点睡觉,并且打算每日打卡。
只要一个人想进行一些自我提升,“自律”往往是想到的第一件事,而一个试图自律的人往往是这样开始的。
当代社会一大奇观,总有人在网上打卡自己,还有一群人围观。
作者 | 崇衫
不自律=失败?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zonghexinwen/2022/0720/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