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克己复礼当代礼传播走向的社会学考察(3)

来源:当代旅游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外,全盘复古儒家理想化生活的状态是否可行仍值得考量。2005年,净空法师筹集5000万善款,在安徽汤池创办了一所民办非营利性的中华文化教育单位,

此外,全盘复古儒家理想化生活的状态是否可行仍值得考量。2005年,净空法师筹集5000万善款,在安徽汤池创办了一所民办非营利性的中华文化教育单位,取名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在这个人口仅为4800人的小镇上,旨在培养社会亟须的伦理道德教育师资力量和社会文化教育工作者。以各种办班教学活动,配合汤池镇人民政府,试图构建和谐社会示范镇的样本出来。那里没半点工业文明的痕迹,传授儒家经典给“种子教师”,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后将传统文化传播各地,在汤池极力打造所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净土。构想是美化的,媒体和当地官方也总结了不少“成绩显著”的文字报道。然而,在2008年12月,这所曾被当地镇上年轻人戏称为“古装真人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在开办了三年后终于停办。安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兴衰,让“礼”的教育与传承者们心中再次萌生困惑,寻回缺失的精神寄托这个出发点不会错,不过不能仅仅将对礼的教育停留在一些行为操作层面。

“礼法和礼义,二者缺一不可。有礼义没有礼法,再好的礼义也无从体现;有礼法没有礼义,礼法就成了真正的形式主义了。”[16]彭林以中国人父母去世之后穿丧服为例,阐释礼法和礼义。他认为:“每天看到这个丧服,你就会想起老人家生前对你的中中慈爱,对你的抚养。……悲痛达不到的,要把它提升起来。你父母死了,应该要有悲伤的,不能这样无所谓。目的就是让人的心情要打到合于礼的境界。”[16]10

在当前,特别是针对青年人的知“礼”教育,更是当代高校思想教育以及人文素质培养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17]对于当代知“礼”教育而言,多集中在礼法的层面,也就是说兴奋点都喜欢在怎么做的方面停留。于是,人们被告知走路转弯时要怎么走、握手要停留多少秒钟、鞠躬时身体要弯多少度等。这些并非不重要,而是要配合礼义才能真正将“礼”文化侵入人心,也就是要告知国民其中的意义,否则就成了行为艺术。

三、重塑:“礼”作为社会模式的复归

“礼”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模式,在当代需要重新审视与重塑,从而达到复归的目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物化于情。从这三方面入手,将“礼”作用于当代的伦理秩序、社会管理、社会联结的层面。

其一,“礼”内化于心在于塑造“养之成德”的伦理秩序。德是礼的内在纲领,礼则是德的细节体现。礼作用于人的内心、性情乃至情感,恰如冯友兰所论:“礼之用除定分以节人之欲外,又为文以饰人之情。”[18]梁漱溟对礼的功效也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直言礼的效用:“直接作用于身体,作用于血气;人的心理情致随之顿然变化于不觉,而理性乃油然现前,其效最大最神。”[19]凡是违背了德,便不成称之为礼,礼围绕德而开展。“在儒家看来,道德是在人与人交往的具体行为中实现的,这些行为的共同模式则为礼。礼是相互尊重的表达,也是人际关系的人性化形式。”[20]一个人的举手投足、讲话方式、接人待物的气质修养,反映了其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人将礼视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李亚农表示:“在我们看来,‘礼’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数百年来的习惯’。整整一部《仪礼》都是记载古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习惯的。”[21]彭林教授曾言及在课堂教学中会躬身垂范,在课前课后向学生行鞠躬礼,引导学生们向老师行礼,师生间重塑礼文化,强调彼此尊重。礼的教化着眼于将人的道德本性好的一面激发出来,并涵养、扩充、大而化之。所谓“礼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皆人性所固有,而非伪貌饰情之具也。”[22]基于此,礼文化在当代的推广,目的旨在让人成为精神自我与道德自我的存在。

其二,“礼”外化于形在于强化“齐之以礼”的社会管理。清代康熙曾高度评价礼的重要性,他在《日讲〈礼记〉解义》的序言中曰:“朕闻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22]序言1华夏民族在自觉调控社会运行时形成了礼,而礼又作用并渗透至中国社会的不同层次和领域内。荀子强调礼对人们行为的外部规范之用,他认为礼的起源也正是基于社会管理为目的。《荀子·礼论》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23]基于此,《孝经》便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24]梁漱溟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以我推想,孔子最初着眼的,与其说在社会秩序或社会组织,毋宁说是在个人——一个人如何完成他自己,即中国老话‘如何做人’。不过,人实在是许多关系交织着之一个点,做人问题正发生在此,则社会组织社会秩序自亦同在着眼之中。”[19]115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qikandaodu/2021/0303/868.html



上一篇:秉承农业传统精髓立足地域谋发展甘肃农耕文化
下一篇:被异化的当代生活评乔叶的随机而动

当代旅游投稿 | 当代旅游编辑部| 当代旅游版面费 |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旅游》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