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克己复礼当代礼传播走向的社会学考察(5)

来源:当代旅游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场合类别 具体生日、生育、订婚、婚礼、乔迁、盖房、祝寿、丧事、偶然性的喜事(如升学、参军等)、绝育或流产(中国农村部分地区)等。非仪式型

场合类别 具体生日、生育、订婚、婚礼、乔迁、盖房、祝寿、丧事、偶然性的喜事(如升学、参军等)、绝育或流产(中国农村部分地区)等。非仪式型物礼场合 探病、孝敬长辈、压岁钱、信物、食物交换等。工具型物礼场合 贿赂、攀附、酬谢等。仪式型物礼场合

在中国,无论是上述哪种场合类别,礼物的馈赠总体而言都是在以人情为主线发出的沟通行为。人情是中国人“礼”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形态,人们借助礼进行社会交往的编码,从而顺利进入社会关系网之中互相沟通。“通过一次你我收的礼品赠送过程,中国人完成了一系列分类、定位、互动模式,最后落到个体的自我统一和社会运行,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化’,也就是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世故。”[32]《新周刊》在2014年第23期专门整理了从100元到100万元人民币的不同“亲人礼”“朋友礼”“商务礼”的各种礼品组合,为现实生活中的物礼沟通提供了多种指南。中国社会注重物礼往来,所以,需要强调作为德性之一的礼。在当代,送礼的走向已逐渐向品位和情谊层面让渡,丰俭由人,不从众,形式要低调,价值要轻奢。以前烟酒糖茶与奢侈品充斥物礼名单,而现在私人定制成为潮流,价位不等的一切商品都有可能成为礼品。以前选贵的,现在选个性化的。

四、余论及探讨

作为一种社会模式,“礼”传播的社会走向应朝向内化、外化与物化的统一,而非停留在虚情假意的表层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4]138礼的规范是群体的秩序与和谐不可或缺的,当代人应该自愿而自觉,自动而自主地去实践礼的要求。对比国外而言,笔者近些年发现,在日本,超市收银员会将小票整齐地叠放好,鞠躬并双手呈给顾客;在新加坡,公共场所内没人会大声喧哗;地铁中,人们接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力求让自己不打扰到别人;在韩国,人们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多用敬语;韩国、日本的电视台播音员在节目结束的时候,都会向电视机前的观众鞠躬,而非互相聊天、整理稿件或是收耳机线。凡此种种,不一一例举。全球化背景之下,很多国家对中华“礼”文化存在“形式上的接受和内容上的割取。”[33]从自身的需求出发,选择性接受和重塑。中华礼文化从古代就已声波至海外,这种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并非是靠武力推广,而是凭借文化本身的力量。毋庸置疑,中华礼文化加速了这些国家文明的演进,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仍然发挥着作用。

未来我们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礼文化的拓展:其一,需要进一步探究古代典籍中有关礼文化的内容。譬如《红楼梦》折射的清代礼文化,其中的座礼、家规、人物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丧礼等仍具有当代价值。礼文化还可以结合影像视觉的技术,譬如电视剧《琅琊榜》《芈月传》,纪录片《记住乡愁》《玉石传奇》,微电影《汉礼文化》《缘定三生》等。以当代人的信息接受习惯,进行轻松活泼式的礼文化意义输出。其二,可以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充分尊重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拓展礼的精神,让礼文化在当代的传播趋向多样化。譬如沿海地区民众多信仰妈祖,于是,便从妈祖信仰中提炼出礼文化的东西进行传播,拓展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2017年8月30日至31日,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和善雅文化公司联合举办“学现代礼学,行妈祖典仪”礼仪培训活动。礼仪讲师围绕参加人员形象要求和工作情况,结合小游戏,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例向学员们详细讲述学礼仪的意义、仪容仪表礼仪、神态仪态礼仪等。此外,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的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慈善部还会面向全国不定期举办公益讲座活动,聘请专家学者赴各地讲授传统文化,提升年轻人对包括“礼”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其三,呼吁官方层面对礼文化传承的大力助推,不能仅靠民间力量零散地传播,更要依托官方之力系统化、全面化地推广。当然,也要避免强制性,应当以示范、教育为主,引导人们自觉接受和遵守。其四,去繁就简是礼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走向。古礼中的规范细化而复杂,不够灵活宽松,给当代人一种疏离感,不符合时下人们渴望放松的生活追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礼仪不能脱离规范,但也要去掉缛节繁文。增加人际沟通中情感的交流,提升礼仪中的文化品位,尊重人格、体现个性即可。

综括以上,礼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当代的中国而言,提炼与升华适合时代的“礼”之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国人的文化自信观念意义重大。“古代的礼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是我们要抛弃的,但从遵守社会制度和做文明有礼貌的人来说,我们今天也是要讲究的。”礼的复归不等同于在当代试图恢复全部儒家古典庞杂而又繁多的礼俗、礼制,而是重在将儒家古礼的原则、气质、精神、结构、范式创造和批评性地淬炼出来。本着传承和发展的原则,重塑“礼”,以其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文章来源:《当代旅游》 网址: http://www.ddlyzz.cn/qikandaodu/2021/0303/868.html



上一篇:秉承农业传统精髓立足地域谋发展甘肃农耕文化
下一篇:被异化的当代生活评乔叶的随机而动

当代旅游投稿 | 当代旅游编辑部| 当代旅游版面费 |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旅游》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